17世紀中葉以后,首先在英國,然后在法國,工場手工業(yè)逐漸發(fā)展成為工業(yè) 生產的主要形式。重商主義已經不適應日益壯大的企業(yè)家的利益和要求。這時,制度還嚴重阻礙著經濟的發(fā)展,經濟學家面臨的任務是對政治家勢力作斗爭。這種斗爭要求從理論上說明怎樣使財富迅速增長,探討財富生產和分配的規(guī)律。由此,產生了由流通過程進入生產過程研究的古典經濟學。

古典經濟學的先驅是英國的W.配第和法國的P.布阿吉爾貝爾。配第的主要貢獻在于提出了勞動價值論的一些基本觀點,并在此基礎上初步考察了工資、地租、利息等范疇。布阿吉爾貝爾指出流通過程不創(chuàng)造財富,只有農業(yè)和畜牧業(yè)才是財富的源泉。 出現于18世紀50~70年代初的以F.魁奈和A.-R.-J.杜爾哥為主要代表的法國重農學派理論,是對生產的第一個系統(tǒng)理解。他們提出自然秩序的概念,用農業(yè)來概括經濟,用租地農場主的生產經營活動來分析資本的流通和再生產。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經濟學家稱重農學派為 現代經濟學的真正鼻祖 。亞當 斯密是英國古典經濟學的杰出代表和理論體系的創(chuàng)立者。他所著《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一書,把資產階級經濟學發(fā)展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他批判了重商主義只把對外貿易作為財富源泉的錯誤觀點,并把經濟研究從流通領域轉到生產領域。他克服了重農學派認為只有農業(yè)才創(chuàng)造財富的片面觀點,指出一切物質生產部門都創(chuàng)造財富。他分析了國民財富增長的條件以及促進或阻礙國民財富增長的原因,分析了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把它看作是一只 看不見的手 支配著社會經濟活動,他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則。

他第一個系統(tǒng)地論述了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原理,并指出利潤和地租都是對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的扣除。

由于斯密科學立場和方法,他正確地把市場經濟看作是永恒的制度,通過人類的利己之心和 看不見的手 可以實現社會的和諧,并且在價值論和分配論上表現出許多科學的觀點。因此,在他的理論中既有科學的見解,也有科學的成份。D 李嘉圖是英國古典經濟學的完成者。

他在1817年發(fā)表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一書中建立了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以分配論為中心的嚴謹的理論體系。他繼承斯密理論中的科學因素,并作出了重大發(fā)展。他堅持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中耗費的勞動決定的原理,批評了斯密在價值論上的二元觀點。他強調經濟學的主要任務是闡明財富在社會各階級間分配的規(guī)律,認為全部價值都是由勞動生產的,工資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利潤是工資以上的余額,地租是工資和利潤以上的余額,由此,他闡明了工資和利潤的對立,工資、利潤和地租的對立。此外,李嘉圖還論述了貨幣流通量的規(guī)律、對外貿易的比較成本學說等等。

李嘉圖的理論反映了英國產業(yè)革命時期工業(yè)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李嘉圖理論體系的根本缺陷是不懂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性,和斯密一樣把資本主義看作是永恒的自然的制度,從而造成了理論上不可克服的矛盾。例如,他不能解決怎樣在價值規(guī)律的基礎上說明資本和勞動相交換以及等量資本取得等量利潤等問題。但總的說來,古典經濟學到李嘉圖達到了頂峰,對后來的經濟學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古典經濟學產生于西歐生產處于上升發(fā)展的時期,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是新興和沒落之間的矛盾,無和資產的矛盾已經出現處于狀態(tài),資的主要任務是反對舊制度及其殘余,為發(fā)展經濟開辟道路。在這種條件下,古典經濟學能對生產方式的內在聯系和矛盾進行客觀的探索,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學成份。古典經濟學最主要的貢獻是奠定了勞動價值論的基礎,從而成為馬克思的經濟學說的一個重要來源,但由于歷史的局限性,他們的理論不可避免地包含一些因素。